【寵物買賣】社交平台出售自家繁殖貓疑患貓瘟 苦主買貓回家後一周病逝感心痛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5/05 11:49

最後更新: 2021/05/05 15:50

分享:

分享:

陳小姐表示自己於社交平台一自家繁殖貓隻組群中買到的布偶貓患有貓瘟。

很多人視貓為良伴,而近年有不少人選擇於社交平台買賣貓隻。近日TOPick收到市民投訴,指自己於社交平台一個聲稱自家繁殖貓隻的組群中,購買了一隻僅2個月大的布偶貓「Mimi」,惟領貓回家後數天,即發現牠染上貓瘟,並於一周內不幸離世。她隨後於社交平台發現有不少苦主有同樣遭遇,懷疑賣家出售病貓,她期望公開事件,以免有更多人受害。

點擊圖片放大
+8
+7

陳小姐(化名)與朋友同為愛貓之人,二人希望為新家增添新成員。3月底,她在社交平台一個自家繁殖貓隻的組群得知有布偶貓出售,故私訊對方貓隻價錢。賣家「Alvin Lam Lam」表示,售價為8,800元連同CFA(Cat Fanciers' Association)證書,二人即約定翌日看貓再決定交收。

陳小姐與朋友於3月22日到賣家位於元朗的住所看貓,賣家突然減價至7,800元出售貓貓,並表示貓貓已打第一針,惟其後更正是「未打針」,陳最後決定3月27日接走貓貓,並交出一半訂金,要求賣家在數天內為貓貓先注射第一針疫苗。

不過,在原定交收日的前一天,賣家突然稱家中因裝修會而十分嘈吵,擔心會「嘈到隻貓」,故要求陳於一小時內到將貓接走。陳感愕然,指自己未能趕及,對方則稱可送到其家門前,陳無奈答應。

見面後,對方指貓貓未打第一針,並願意日後支付第一針的費用,陳表示同意並支付尾數3,900元完成交收,並為貓隻取其名為「Mimi」(化名)。陳發現Mimi當晚已有打噴嚏、痾嘔等情況,並報告予賣家,對方稱應是轉換環境而致。

由於Mimi的情況每況愈下,陳於4月1日帶其到寵物醫院求醫,同日確診貓瘟,她引述獸醫指貓瘟有兩周潛伏期,理應是從貓舍感染,治療費用可高達4萬元。賣家得知後即指「咁多?一係過兩日去我阿媽度揀嗰(過)隻」,並指如可醫治好Mimi會願意支付其一半的治療費用,並重申「假如唔得就再黎揀過」。可惜,年僅兩個月的Mimi,其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最終於4月2日病逝,整個治療費用為約6千元。

由於賣家早前建議陳可「揀過隻」,故二人約定於數天後,到另一位於天水圍的住所揀選貓貓,惟因賣家一直推遲有關日子,又指其他布偶貓已出售,只餘下英國短毛貓,且需加錢購入。陳拒絕並要求賣家退回買貓及治療Mimi的所有費用,涉及逾1萬元,賣家同意並指會於4月底退回所有金錢,惟後來反口稱「唔想退」、「貨物出門 恕不退換」。

我都唔想退啦,因為冇可能個個走來同我講隻貓死咗就要退,咁我哋真係破產都唔掂!講真發生呢啲事,大家都唔想,但我都要保障返自己。
 

我哋唔係寵物店,我哋呢啲屬於自家繁殖,無牌需要拎,如果要告,大家小額錢債見。

隨後即將陳小姐及其朋友的賬號封鎖。其後,陳於該群組看到有人公開類似經歷,涉及數名賣家包括「Alvin Lam Lam」,故私訊其他苦主指自己都有類似經歷,目前至少6人有同一遭遇,當中5隻美國短毛貓及布偶貓均在一周內不幸離世,最短命的更只有3日,全部證實有貓瘟。一眾事主曾報警,惟警方指案件不涉刑事故不受理,並建議事主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解決糾紛,將案件列作「投訴」。

事發至今約一個月,陳與朋友均對失去愛貓感到十分傷心,

雖然Mimi只是來了幾日,但我都當了牠是屋企人。

她又坦言Mimi很乖、很可愛,沒想到牠會於一周內離世。當她發現有多名苦主有同一經歷後,便認為賣家是以集團式經營,並相信他們會繼續以不同的假賬號欺騙其他愛貓者的信任,她希望公開事件後,可以讓有意在網上購買貓隻的市民小心。

佢哋用可愛的貓來搵錢真係好嬲,本來原意是想俾少少錢幫養不到咁多貓BB的人,沒想過會變成不法之犯的賺錢手段!

點擊圖片放大
+9
+8

獸醫黎昌生指出,所謂的貓瘟即是貓流感,是貓隻最常見的疾病,部分貓隻是無病徵,年紀愈小就愈易出染病,但並非每隻貓都會死,視乎求醫的時間以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不論是街邊的流浪貓、在寵物店購買的貓,或是在網上購買的貓隻都有可能會有貓流感,而貓流感的死亡率可以高達9成,短至數天內死亡。

不論貓是甚麼來源,如果你選擇養一隻(年紀)好細的BB貓就一定會有這個危險(出現貓流感),危險是與(貓隻年紀)幾大有關係。

他稱,由於貓流感是傳染病,如家中沒有其他貓隻,很大機會是從貓舍其他貓隻中感染。他又認為於網上買貓沒有保障且風險很大,又建議市民以領養代替購買,如選擇購買,必須光顧有牌照的地方例如寵物店會較有保障。

漁護署表示,根據《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第139B章),若市民繁殖自家飼養的寵物貓隻及出售其寵物貓隻或其後代,均無須領取牌照。2020年至今年3月,署方接獲有關網上非法出售貓隻的舉報個案共36宗,成功檢控個案僅一宗。

署方發言人指,市民應避免於社交網站或討論區購買來歷不明的動物,此舉不但不能保障動物福利,亦可能因動物本身帶有疾病,甚至傳染病,而危害飼養人及公眾衞生和安全;呼籲市民以領養代替購買動物,如市民選擇購買動物,應只向持牌動物售賣商購買,以確保動物的來源及其福利獲得適當保障。

一文看清「疫苗氣泡」防疫措施,食肆須分4類營運:https://bit.ly/3xy0Jxy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